当前位置: 首页 >揭东区 >桂岭镇 >港尾村 >村级组织运作 >自治组织运作 >村(居)务公开 返回列表
村务公开
发布时间:2021-08-13 09:28:04

村务公开是指村民委员会组织把处理本村涉及国家的、集体的和村民群众利益的事务的相关情况,通过户外LED屏宣传栏、手机APP、触摸查询机、电脑等一定形式和程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

村务公开是农村村务管理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强化农村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尊重和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因此,一诞生便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广。

一些村不把村务公开当回事,比如村务公开内容不完整、避重就轻,村务公开平台建设不与时俱进、形式陈旧,村务公开时间没规律甚至常年空着,村务公开工作缺乏经常性和规范化,致使村务公开栏成了"假把式""花架子"。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群众对村务信息公开的需求将更多、更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村务公开平台,要按要求保证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形式、监管,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形成推进村务公开的合力,使村务公开平台真正成为群众监督村务、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



    栏目设置


村情概况

该栏目包括强农惠农资金、农业补助、就业就业政策、便民利民服务开展情况、村委会职能职责及成员分工情况,村干部的实时动态。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借助信息公开平台更好的对外展示。


党务公开

党组织决议、决定和执行情况、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党组织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建设起来、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党员名单、计划发展党员花名册、积极分子花名册、党费缴纳情况表等。


政务公开

农业补助、退耕还林、水库移民扶持、农村扶贫开发、征用土地赔偿、宅基地申报审批、集体土地和"四荒"地承包及租赁、土地流转、户籍制度改革、人口出生、死亡情况、征地农转非、环境卫生、安全治理、征兵优属、就业政策、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政策等执行情况。


财务公开

强农惠农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资金、防灾救灾资金、土地征占用资金、退耕还林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村集体各项收支、集体土地征占补偿及分配、集体工程招投标及预决算情况、村组织办公经费、团体、个人捐赠款物使用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村财公开将更加灵活便捷,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将大大提高。可以极大提高人民群众对村财务的监管力度和对村委的信任程度。


服务公开

组织建设情况、职能职责及成员分工情况、示范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志愿者组织和民间组织等服务组织建设情况、村委会和村代表会议的决策及实施情况、民主评议村干部情况、村评选推荐先进及收表彰奖励情况、便民利民服务开展情况都在服务公开范围内。



    发展历史

早在1985年,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得较好的个别农村就采用召开会议、张榜公布、印发手册等形式,公布村集体财务收入、宅基地划分和计划生育指标分配等情况。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试行后,福建、山西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法规规定村民委员会在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经费要按时公开,山西、陕西、四川、西藏、江苏等省、自治区还强调:村民委员会的财务实行公开。1990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要求各地"增加村务公开的程序,接受村民对村民委员会工作的监督。"1994年10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开展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活动,提出要抓好"村务公开"制度建设,"凡是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事情,特别是财务开支、宅基地审批、当年获准生育的妇女名单及各种罚款的处理等,都必须定期向村民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1997年4月,中纪委在天津市宝坻县召开七省、直辖市村务公开工作座谈会,推广宝坻经验。1997年8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深化农村村民自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提高认识,加大对村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力度。

党的十五大以来,特别是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下发,以及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用法律形式明确村务公开的一些重大原则和具体措施后,全国的村务公开工作更得到了有效的推进。1999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对村务公开的领导。不久,中组部在安徽省合肥召开了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了各地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经验。与此同时,监察部、农业部、财政部也就农村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问题提出了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行村务公开工作列为自己的重要的议事日程,下文件、发通知,制定政策,全国绝大数的村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工作迅速发展起来。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加快小康建设的新时期要进一步"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为此,2003年初成立了"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全国的村务公开工作,并于9月召开了全国村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领导作了重要指示。2004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公开发表了《关于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阐明了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具体政策要求。这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分析研究村务公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理顺各方关系,推动村务公开工作向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迈进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村务公开信息化



背景

传统村务公开存在覆盖盲区、纸质信息保质期不长、公示期得不到保障、不便于群众查看等问题。

村务公开已成为村民最关心的"身边事"之一,过去村务公开一般采用在公告栏上贴几张公告纸,或者直接用粉笔在村务公开黑板上注明村务账目的形式,但是这些措施要么公告纸随风飘走,要么被调皮的小孩抹去粉笔,只有部分村民"机缘巧合"才能看到村务情况。


措施

加强上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提升村民的信息素养;

注重乡村精英的推动;

因地制宜搭建村务电子信息平台。


方向

建设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服务公开、事务公开、决策公开、资金公开、扶贫监管、群众监督、上级监管、统筹协调等为一体的村务信息公示公开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村(居)公开"的方式,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基层政府的透明度。


特点

为基层民主建设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村务公开信息化上实现了突破,体现了"多快好省"的特点,既不断强化党和政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党组织的沟通、协调和服务功能的作用,同时又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政务成本。

与传统村务公开手段、方式的不同在于:扩大了公开的范围,延长了公开的时限,通过浏览相对应的网页信息,可以追溯往期公开的信息,可以从较长时限上对村务进行监督;通过在线留言等方式,提供了村民监督、质疑的有效通道,更好地表达村民的心声,便于党委、政府和村干部了解民意,做好决策和执行工作,推进党委、政府、村两委、村民、社会之间的多向沟通与交流。

信息化的运用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规范了村干部的权利使用行为,促进了村级事务管理的公开、透明、民主,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要求村干部从实际从发,切实改变传统的工作作风,将管理寓于现代化服务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力。


运行环境    基层群众通过信息化小程序、网页端查询公示公开村务信息,了解本地最新决策,同时对公示信息进行评论反馈;

村镇/街道等基层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管理本区域居民基本信息,发布可公示公开的决策及信息,查看、回复群众的反馈意见;

村镇/街道等基层领导通过管理后台审核公示公开信息,查看群众的反馈意见和监督基层工作人员的回复信息,对群众的合理意见作出相应的调整;

区县领导通过平台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县村务公开和指挥机制,通过智能大数据汇总图表直观了解民意民心,同时对基层工作起到远程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