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揭东区 >磐东街道 >磐东居委 >村级组织运作 >党组织运作 >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服务 返回列表
做好党员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2021-01-28 10:13:09
“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员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基层党支部要“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通过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进一步增进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激发广大党员热爱党、忠于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不断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1.从思想上关心党员 
  (1)加强与党员的谈心交流,随时掌握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党员之间要相互谈心,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要定期找普通党员谈心谈话,在党员遇到重大问题或重大困难时,党员领导干部要及时找其谈心。在谈心谈话的基础上,本着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党员的原则,以党支部为单位,定期分析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帮助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养、锻炼和使用,注重多岗位交流基层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优先提拔使用。在基层,可建立健全从村(社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定向招录(聘)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度。基层党务工作者应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 
  2.从工作上关心党员 
  (1)把提高党员的工作能力作为关心帮助党员的重要内容,鼓励党员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党组织应加强对党员的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等培训。鼓励党员参加继续教育。对经组织同意、因工作需要参加自费脱产或在职培训的党员,政策上给予支持、时间上给予保证,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在经费上适当补助。 
  (2)加强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机构的协调和沟通,为就业困难的党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培训、就业信息等服务。各级党组织应当协调督促财税、工商、民政、劳动保障、农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创建一个服务党员、关怀党员的工作平台,从服务社会大局的高度,从多方面拓宽失业党员就业门路,帮助其就业,然后通过其自身的工作和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发展事业。 
  3.从生活上关心党员 
  (1)通过地方财政拨付、党费补助、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生产生活困难党员帮扶资金,切实解决帮扶困难党员的经费来源问题。 
  (2)建立生产生活困难党员情况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要定期走访慰问,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 
  (3)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落实部门挂钩困难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困难党员、党员与困难党员结对子等措施,帮助困难党员发展致富。应当在党组织中广泛开展结对帮扶贫困党员行动,提供长期援助。 
  (4)通过开展贫困党员援助活动,创新党组织创建服务党员、关怀党员的工作平台,让年老体弱和身体病残的党员以及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能够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救助而不致陷入生活绝境。 
  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广大党员的权益和需要,通过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坚持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并重,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激励、关心、帮助基层干部、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团结凝聚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 
  1.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性 
  (1)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内团结的需要。党员主体地位反映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系上,就是党的各级组织的权力来源于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受托和委托关系,党内权力运行必须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 
  (2)健全党员的激励、关爱和帮扶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活力的需要。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党内的激励、关怀和帮扶,会使党员更加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党在整体上的凝聚力。 
  (3)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形势下解决转型时期党内各种矛盾,完善党内制度的需要。党内激励机制的健全,有助于激励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2.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原则 
  (1)必须处理好激励、关怀、帮扶党员与保障党员权利的关系。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要保证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 
  (2)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关怀党员与关怀普通群众的关系,做到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有机统一。始终把帮助生活困难群众放在第一位,在党员利益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优先照顾普通群众,不与民争利。 
  (3)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坚持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应牢固树立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党支部服务、党支部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个服务”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新期待。 
  3.如何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1)健全党内激励机制。健全党内激励机制,就是要更加充分地保障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就是要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就是要健全党内表彰制度,表彰优秀党员,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激励更多党员更加积极地为党和人民工作。 
  (2)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就是要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广大党员存在的思想困惑、工作困惑、生活困境及时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就是要做好党员服务工作,使广大流动党员四海有家;就是要完善党内慰问制度,使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生活困难党员等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就是要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 
  (3)健全党内帮扶机制。健全党内帮扶机制,就是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解决生活难题;就是要使就业困难党员及时得到培训和帮助;就是要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就是要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