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中要长效,强化执纪监督,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的重点。”改进作风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正风肃纪的铁扫帚决不能停,关住权力的铁笼子必须时时加固。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党委(党组)在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以及学风、会风、文风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巩固成效不力、制度保障未跟上、制度约束力未跟进”等问题。
为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要坚持以思想党建为引领,每年都把作风建设列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将作风教育、党性教育作为各类主体培训班次和专题培训班的重要教学内容,抓好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使作风教育常态化、多样化和规范化。严格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增加评价比重与考核权重,突出社会评价,科学量化评估成效,作为各级班子总体评价和表彰奖励、考察考核、选拔任用必要依据。
为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各级地方党委(党组)要不断总结和运用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经验和做法,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巩固好,保持下去。同时应持续从‘四风’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地方改起,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开展大检查、大扫除,切实做到不玩虚功,不走过场,让群众满意。同时,应把抓作风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努力形成改进作风没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良好局面”。
为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各级地方党委(党组)要观全面、谋长远,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在宏观上着力解决制度体系存在的“盲点”。同时,应坚持全面结合,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标本兼治,破立并举,用严格的制度规范行为。与此同时,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时刻牢记“制度就是‘红线’,谁越红线谁就要承担责任”的意识,切实坚持“认清职责、守土有责、守土当责、守土尽责”的原则,对影响制度执行的苗头性问题提高警惕,及时对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对违反制度、损害制度权威性和严肃性的行为和当事人坚决追究责任,以切实维护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作风状况好不好,作风改得怎么样,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作风建设长抓不懈,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要更多地使群众知情、让群众参与、由群众评价,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红利”,才符合我党的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徐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