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廉”是君子所具有的基本的道德操守,为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其身正不令而行”。以廉洁为为官从政的重要行为准则。只有强化自我约束、切实地推行廉洁为核心的治理举措,政治就会清明,国家的统治才会稳固。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只要能守住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清正廉洁是一种政治价值观,是党员从政的基本底线。面对新问题与新挑战,党员干部必须筑牢拒腐防变之基,强化清正廉洁之德,保持廉洁自律这条底线。
廉洁从政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古人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要时刻警惕权力的腐蚀性,既要严防由于权力腐蚀而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政治生命。不突破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忽略党员干部的基本原则,始终严于律己,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使领导干部时时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党和政府制定许多廉政法律、法规,在廉政立法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超过以往所有时期。只有健全各项制度,建立“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们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制度管人管事,从道德上时刻警惕,从思想上长鸣警钟,真正地做到防腐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