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锡西村位于锡场镇西部,是古居与现代民居的结合部,也是锡场镇最富裕的村落。村党总支连续多年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工业百强村、市乡镇企业亿元冲线标兵村,2001年、2002年连续二年被市、县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文明村。锡西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54人,预备党员3人,积极分子2人。
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
绝大多数党员素质较高,组织观念较强,能够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党员标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宣传党的路线,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带头参加党的各项活动。
三、主要做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近年来,我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严格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使全局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概括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探索机制,确保新党员质量
1、加强指导,规范组织发展工作。结合实际,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
2、抓好源头,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我们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从源头上把住党员“入口关”。
一是建立考察机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前,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在谈话中发现有问题的,不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由党支部指派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党员对其进行跟踪考察,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动态。
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坚持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对没有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不予确定为发展对象;对培训中考试不合格的,也不予确定为发展对象,重新参加培训。
(二)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党员素质
近年来,我村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员光辉形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举办党员培训班,加强对《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培训内容上安排学习新《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与播放电教片等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效果上,建立组织措施,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教育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自学制度等,使党员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制度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流动党员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的新情况,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我村党总支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四、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是极少数党员思想困惑,理想信念动摇。有些党员对
实现共产主义缺乏信心,总感觉到这个目标太遥远,可望而不可及。
二是个别党员宗旨意识淡薄,党的观念淡化。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党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淡忘了党的宗旨。
三是部分党员责任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发挥模范作用不明显。有的党员不思进取,不注意学习和提高自己,有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较差,知识面较窄,不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形势下对党员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一是对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党员队伍建设摆不上位置。二是党员教育的形式、内容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党员管理方式陈旧,方法简单,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
五、对策及研究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强化管理,严格监督,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党员素质,塑造党员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1、用好鲜活载体,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党员监督管理
3、突出“进出口”等重要环节,落实从严治党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