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早在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在《生活情趣非小事》这篇文章中写道: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缺口、出现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后来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切实解决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问题。他说,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量情况表明,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2012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更是告诫全党,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抓手。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接着在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容来看,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甚至是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细小琐事的问题。但我国有句古语,“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实生活中妇孺皆知的一个道理是蚁穴虽小,能毁万里长堤。从这个意义上看,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情,的确都是事关党的工作作风的大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出台的党规党纪在实践中或被打了折扣,或变味走样,或不能坚持长久,甚或拒不贯彻落实的现象也不少见。所以百姓形成一种看法:听着上面的精神很好,但往往最终落实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为防止中央八项规定成为“一阵风”和“走形式”,使之发挥长效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他还反复强调,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作风建设上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下大力气改进作风、纠正“四风”,作风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2017年,习近平同志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华社的文章指出了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服务群众、项目建设、召开会议、改进文风、责任担当、工作实效、履行职责、对待问题等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材料出政绩”……诸如此类。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果可能毁于一旦,也会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动摇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危害党的执政根基,一害人民二害党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