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揭东区 >埔田镇 >荖洋村 >村级组织运作 >党组织运作 >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服务 返回列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发布时间:2020-11-30 09:53:49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强化政治责任,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强化政治责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反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选择性执行,更不能随意编新词、提新说法,另搞一套,也要防止不切实际定目标,口号震天响、光说不练。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对党中央决定的政策不能走样,不能打折扣,更不能阳奉阴违。要建立问责机制,对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须严肃追责问责。



与时俱进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决定重大经济事项,中央财经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领域重大改革,其他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重大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改进政绩考核工作,加快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落地生根。我们党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的一支强大的组织力量,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使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广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要着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履行好管党政治责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行动,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在服务中体现党的政治优势。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严的精神、实的作风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通过理论武装凝心聚魂,通过整饬作风激浊扬清,通过严明纪律强化约束,通过从严治吏匡正用人导向,通过“打虎”“拍蝇”“猎狐”惩治腐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辩证思维,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关键的就是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集中体现在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上,不是事无巨细都抓在手上。协调各方,就是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各方面积极性,就是要使各项工作在综合平衡中协调推进。这就要增强辩证思维,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处理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比如,要处理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集中统一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关系等。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增强各方面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把该担的责担起来,把该抓的事抓到位。再比如,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有所为,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另一方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消除政策障碍,增加资源供给、优化结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比如,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变革前所未有,同时又保持了安定团结。这充分证明,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现在,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尤为重要。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比如,要处理好执行党的政策与依法办事的关系。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党的政策成为国家法律后,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这两者是统一的。要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于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管理经济,用超越法律法规的手段和政策来抓企业、上项目,采取陈旧的计划手段、强制手段完成财税收入任务的做法。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再比如,现阶段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内部的各种关系。比如,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特别是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比如,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再比如,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疏漏。



增强执政本领,切实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法规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



面对新征程、新矛盾、新目标、新部署,干部能力不足、本领不够问题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胜任工作,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必须下大气力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缺什么补什么,既要多学一些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也要多学一点国际、战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培养科学钻研精神,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既要当好领导,又要成为专家,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一定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第一位的原则,加强政治责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