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的名字响起在听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响起孔繁森的名字时,他曾经的同事、现任西藏那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玉建禁不住热泪盈眶。
“孔繁森同志把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的付出。”李玉建说,“这让我们坚守在高原上的干部,异常激动、深受鼓舞。”李玉建说。
“远征西涯整十年,苦乐桑梓在高原。只为万家能团圆,九天云外有青山。”这首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诗篇,生动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状态:在藏十年,由援藏到调藏,他为西藏的发展呕心沥血,倾尽所有。他已经去世了20多年,但他留下的那句话——“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的境界是爱人民”,已经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共同的精神财富。
没人能说得清,孔繁森在西藏做了多少件好事。在下乡途中,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药箱,靠着在部队里掌握的医术,为群众减轻病痛。一次,看到一名藏族老人的鞋破了,脚被冻得又红又肿,他立即心疼地把老人的双脚抱在怀里;还有一次,遇到一名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了咽喉,他将胶管伸进老人嘴里,将痰一口一口地吸出来……他的赤子之心和为民情怀,如同高原盛开的格桑花,开满了他在西藏走过的角角落落。
在他心里,百姓的事、公家的事比自己的事重要。他的女儿出嫁,为了等他回家三次推迟婚期,还是没有等到;但下属结婚,他却忙前忙后,从购买牙刷牙膏到被子被套添置,再到让女儿为人家新房剪出大大的“喜”字,可谓事必躬亲。雪域高原艰苦的条件,加上过度劳累,他疾病不时复发,鲜血常常浸透内裤,但他咬紧牙关不告诉任何人,如常工作。
至今,西藏军区总医院的老员工还记得孔繁森献血的事情。在拉萨市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孔繁森收养了3个藏族孤儿。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为了养大3名孩子,他竟偷偷跑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先后3次献血,换取孩子们的生活费。
孔繁森是清贫的,也是富有的,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人们仍在传颂他的故事。阿里地区孔繁森小学,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孔书记的精神,会在孩子们身上代代相传。”孔繁森小学校长尼玛卓玛说。
而今,进出阿里的公路宽阔平整,机场雄伟壮观;当地群众住上了宽敞房屋,电器成为家家户户的标配;在党和政府带领下,阿里人民正和全国人民一起,坚定地向小康社会迈进。孔繁森生前憧憬的图景,变成了现实。(记者张宸)
责任编辑:刘思远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