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调查情况,结合历史资料、气象条件及水稻生育期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区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份。主要发生的病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三化螟、大螟)、纹枯病以及稻瘟病等三虫二病。总的发生特点:个别病虫偏重,发生、分布不平衡。
一、发生趋势
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据5月16--17日前后调查,大田一般百丛虫量376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91头),近期灯测每日虫量120—250头,5月19日诱得400头,以白背飞虱若虫为主。随着近期降雨增加和西南气流活动频繁,外地虫源将不断迁入,田间虫量继续增加,后期将加重为害。
钻蛀性螟虫:预计中等偏轻发生,据田间调查,发生种类以三化螟、大螟为主。发生量比去年略减少,发生期比去年略早。预计我区第二代螟蛾盛发期5月21日—6月2日,卵盛孵期5月30日前后,防治适期在6月1—3日。主要依据:①残虫量: 5月16--17日前后调查,全区加权平均亩有虫136头,比去年减少18头,平均枯心率0.07%。②发育进度: 5月16--17日调查,化蛹率16.5%(去年5月15日化蛹率13.3%)。5月18、19日灯测三化螟成虫分别2头、5头;大螟13头和15头。③水稻集中破口抽穗期6月3日至10日,也是螟虫侵害危险期。
稻纵卷叶螟:预计总体偏轻发生。5月16--17日前后调查,一般亩有幼虫27头,比去年减少11.4头,卷叶率0.02--0.08%,田间赶蛾亩有成虫55头,灯下未诱得成虫。随着主汛期的到来,,利于稻纵卷叶螟的迁入、繁殖。预计第三代卷叶螟蛾盛发期在6月上旬中,防治适期与性螟虫接近。
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病一般病科率为2.5%,病指0.52,较浓密稻田发病率12.4%,病指1.25,比去年略增。当前,水稻正处于幼穗分化至孕穗期,田间阴蔽,高温高湿,将有利于该病迅速扩展蔓延。
稻瘟病:预计轻发生。田间调查未见病斑,但早稻我区还有部分感病品种(天优998、特优524等),近期天气有利发病,水稻破口、抽穗期是感病危险期,若多雨天气持续,历史病区该病将加重发生,务必密切注意。
二、防治意见
鉴于早稻中后期各镇病虫发生种类差异大、发生期不一致,各镇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实况,结合苗情、天气情况,及时、准确发出预报,并做到分类指导、适时组织防治。坚持“早破口、早施药”原则,要求全面施二次药,即于破口期前施第一次药,5—7天后施第二次药。注意喷药期间遇雨应重喷。
参考药方(可根据防治对象选择混合使用、交替轮换):
1、防治钻蛀性螟虫和稻纵卷叶螟:亩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20毫升(卷必净)或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亮泰)40克。
2、防治稻飞虱:亩可选用25%噻嗪酮粉剂(优乐得)30克。
3、防治纹枯病:亩可选用30%苯甲丙唑微乳剂20克(爱苗)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稻康瑞)20毫升。
4、防治稻瘟病:亩可选用3%已唑醇乳油.27%稻瘟灵(富米乐)80毫升。
以上药剂兑水75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