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取得重要成就,基层活力充分激发,社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维护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同时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基层治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存在一些堵点难点需要打通理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进一步织牢织密基层监督网,以有力监督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把基层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基层点多线长面广,加强基层监督,不能是纪检监察机关一家“唱独角戏”,需要各方责任主体“奏大合唱”,形成合力。要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党组织全面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各类监督协同配合的基层监督责任体系,推动基层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加强对基层监督的统筹谋划、组织领导、部署推动、检查落实,把责任贯到底、压力传到位。要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对基层贯彻执行本部门本系统本领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好协助职责的同时,要强化专责监督,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若干意见》,健全完善县统筹抓乡促村、片区协作、交叉监督办案、乡案县审等工作机制,加强纪检监察监督与派驻、巡察、审计、财会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激活基层监督“末梢神经”,切实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形式主义“枷锁”锁住的是人,是实干脚步。近年来,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针对性举措越来越多,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减负效果不断彰显,但离党中央要求、事业发展需要、干部群众期盼仍有差距。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是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基层治理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加强基层监督的重要内容。要聚焦脱离实际定政策、督检考过多过频、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加重基层负担问题,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减负获得感。要通过监督推动基层减负,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中间,广泛听取意见,回应诉求关切,把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组织动员群众和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