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近期出台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为加强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时代特征,在培训工作中“因材施教”“因需设课”“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体现党员教育培训的效果。
坚持“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不同党员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使命,对象不同,岗位不同,如果搞“大水漫灌”式的培训,那么培训就会出现“对牛弹琴”的情况。只有让党员教育培训对“口”、对“味”,打破“千人一面”的培训惯性,才能使党员教育培训充满生机活力,彻底扭转“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局势。要坚持对不同党员量体裁衣的精准培训,让镇街党员学习基层治理的“绣花功”,让农村党员掌握发展农业的“金钥匙”,让“两新”党员知晓经济发展的“路线图”,让“流动”党员了解组织生活的“定神针”。只有坚持“因材施教”,才能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氛围,使党员教育培训在基层党组织中“开花结果”。
坚持“因需设课”。课程内容是党员教育培训的核心要素,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员队伍实际,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课程。同时,要始终聚焦民生实事,强化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培训课堂延伸到改革攻坚的“第一线”、搬运到田间地里的“泥坑上”。只有坚持“因需设课”,才能提高党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强调要丰富方法载体。持续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日常教育,不断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挖掘利用本地红色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特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充分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注重办好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用好视频集中培训等方式。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创新培训方式,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直达一线、覆盖基层,使党员教育培训“硕果累累”。
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在于实践转化,各级党组织须加强对党员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建立培训评估机制,了解党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激励党员主动学习、积极实践,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引导更多先锋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往直前、勇担使命。
(作者:陈宏彬)(来源:粤讲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