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韧劲,坚持不懈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集聚了强大正能量。深化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成就,也是新征程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激发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发起总动员、作出总部署。为继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饱满精神状态和务实作风确保新蓝图开花结果,我们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重要论述,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过硬作风促进工作落实,以优良作风推动改革发展,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始终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使命情怀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也生动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各方面全过程。比如,关于改革的实践主体,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关于改革的优先顺序,强调要“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关于改革的突破方向,强调“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关于改革的评判标准,强调要“坚持群众立场,关键要看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群众到底认不认可、满不满意”。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关键词、核心词。全会专题部署“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围绕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全方位诠释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