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轻蔑、诋毁、打压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党对各种污蔑和唱衰进行了有力回击。唱衰之声一次次落空,主要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党总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
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外敌对势力唱衰、诋毁中国的声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在当代中国尤为重要。辽宁社会科学院张岩研究员的《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党的基础理论,努力探索共产党员精神追求的理论框架,拓宽共产党员精神追求的实践路径,为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创造有利条件,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强大正能量。这本书学术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晰了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精神追求是不断推动人类历史前进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本书从理论溯源、理想信念、时代体现、现实需要等方面探索共产党员精神追求的理论支撑,从其内在逻辑中,去阐述理想信念所赋予的生生不息的时代价值。
基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作者从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角度,探索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的内在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大公无私以及党员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追溯共产党员精神追求的思想脉络,为共产党员禁不住诱惑、控不住谎言、扛不住“围猎”,筑牢思想防线。
第二,拓展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作者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保障、适应党内新情况新变化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方面,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中国化现代化新境界。
在充分认识理想信念教育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这本书从理论教育与高尚精神追求相结合、党性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理想教育与国情世情教育相结合等方面,着重做好教育内容的创新;从理想信念教育新理念、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的层次性等方面,着重做好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进一步激发共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共产党员的志气、骨气、底气。
第三,创新共产党员精神追求监管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作者在总结国内外政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又结合实践调查研究,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向,为共产党员精神追求探索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形成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党建监管工作理念及体系。
这本书创新地提出如下做法: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夯实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长效机制的组织基础,要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夯实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长效机制的思想基础,要基层党组织明确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执政为民的思想,落实联系群众的思想,保持清正廉洁的思想;夯实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要健全行业系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完善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夯实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长效机制作风基础,要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这种科学有效的监管,负载着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感。
第四,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仍然是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有利条件。本书加强共产党员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把理想信念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材料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力量,是对初心和使命的执着坚守。作者从思想滋养、党性修养、践行信仰等角度,把政治责任、政治担当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本书积极引导共产党员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抵制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激活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基因,进而汇聚起踔厉奋发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纵论共产党员的思想缘由、价值意蕴、创新性发展,乃至内在问题等,层层推演,一体贯通,有理论的深度,又有思辨的力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本书通过对“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的全面探讨,为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根本价值遵循和前进方向。
责任编辑:来芙萍
来源:民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