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揭东区 >磐东街道 >富经桥村 >村级组织运作 >党组织运作 >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培养 返回列表
党性教育“强心”之效
发布时间:2024-12-27 16:13:01

党性,是共产党人共有的“红色基因”,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重要基石;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是锤炼党心、深化党性的必由历程。如今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时代更替赋予共产党人新的使命,也对新时代“党性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唯有进一步优化教育机制,丰富教育内涵,落实教育成效,才能更好发挥党性教育“强心”之效,让党性“种子”深扎党员心间。

 

优化“党性教育”,需强化党员责任担当,主观能动诠释党员价值。“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心学”,是充盈思想、凝聚信念的重要核心。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纪律规范随意化、学习心态娱乐化等弊端屡屡发生,时常将党性教育本质“摧残”得面目全非,有的借学习机会变相娱乐,有的以外出为由偷闲懈怠,这都与我们的“党性教育”初衷背道而驰,也使得其“存在感”所剩无几。所以,重塑“党性教育”,需要党员干部转变思想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积极发挥党员先进性、主动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自发涵养党性,保持学习进步渴望,以“游客心态”回归“学生心态”;并加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党性教育背后,寄予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唯有在有限的学习机会中踏实提升,我们才能在时代考验面前,葆有砥砺前行的底气,并获有诠释党员价值的能力。

 

优化“党性教育”,需夯实充沛教育内涵,守正创新激发学习热情。毛主席曾说过,“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于共产党人而言,它不单纯是一种能力,尽管虚无飘渺,却恒久散发着活力与温度,更蕴有无尽的潜力与能量。这也就决定了党性教育不能再局限于“听课记录写感想”的固定模式,而应契合实际、贴近生活、与时俱进,以新时代理念浸润党员思想、新教育模式激发党性潜能。因而,在制定党性教育内容时,应做到突破固有思维束缚,探索多元化学习形式,展现多维度学习内涵,用“走心谋划”填补教育本身与党员“代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天马行空,“接地气、有烟火味”仍很大程度影响着党性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时,有意识扩大互动式体验占比,提高教育内容“亲和力”,才能有效夯实充沛党性种子发展“土壤”;并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教育方案,使得党性教育有“根”可循、高质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