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村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担负着上传下达、组织实施、树立形象、凝聚人心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化解矛盾、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也是党历经磨难而不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委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广州市委立足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实际,制定推进党建创新“738行动计划”,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四大举措抓基层打基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影响到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牢固性与群众基础稳定性,影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和谐。现阶段既是人民群众享受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凸显的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有些基层支部书记素质不强、难以服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把握不到位,认识上有偏差,理解不够深;执行上级决策不够坚决,大局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力;发展思路不够新,致富、带富能力不够强,驾驭大局能力不够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不团结、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影响村民自治活动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的稳定。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组织的核心,如果核心不正,则班子不稳,群众不服。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能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村党支部书记要严格管理、有效监督,确保其始终发挥带头作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要规范农村党组织生活,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深化农村“四个培养”工程。把农村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积极探索创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其“领头雁”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新水平。
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各级干部队伍培训规划,通过培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执行农村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本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职责。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述职、评议和考核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要围绕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分别向镇(街)党(工)委和本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对其进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