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要时刻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自觉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将人看作是一棵树,学习就是树的根,即生命之根。学习伴随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全过程。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阐述的是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学出成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学习决定知识,知识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明同一个道理,决定命运的最终是学习。当今时代,检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工作水平和能力,现有的知识不是够用了,能够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了,而是已知的越来越少,未知的越来越多,需要学习的太多。未来社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学习能力。学习上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最根本的落后。时至今日,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相关研究表明,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面向新时代,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停滞不前就要被社会所淘汰。如何使自己在社会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对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人而言,学习一直是我们党应对各种困难、风险、挑战的“金钥匙”,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增强服务本领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学习本领”置于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八个增强”的首位,强调“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我们党之所以强调学习如此重要,是因为只有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也只有学习成为起点,事业才有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是党章赋予的义务,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重要品格和制胜之道。纵览中国共产党党史,党的学习与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直同向同行。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由此在当时就形成了“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宝贵学习精神。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倡导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同时强调,如果不加强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工作要求、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自觉追求。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学习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政治责任和政治要求,要时刻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个人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来源于对其认知理解程度。信念是否坚定、方向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用心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宽广。作为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多年受党的教育培养成长起来的,我的世界到底有多大?不妨以对党的感恩与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与奉献、对事业的尽责与担当作为对标,扪心自问:我的世界到底如何?在当下面对各种利益冲突以及需要多样性和由此所导致的利益多样性,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在一些浮躁、功利意识的充斥下,极少数共产党人在有意无意中放大小“我”、忽略大“我”,不能时刻以共产党人的标准和要求规范和约束自我言行。信念不坚,责任淡化,缺乏公心,自然也就不能正确对待学习问题,其世界也必将越来越狭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必定只是空谈口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