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揭东区 >埔田镇 >马硕村 >村级组织运作 >党组织运作 >党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返回列表
新时代作风建设
发布时间:2024-06-12 09:54:34

                                    新时代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一直高度重视,始终抓在手上、紧盯不放,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各种重要会议、重要场合、重要时段反复强调,摆问题、谈危害、提要求、作部署,不断注入新内涵、提出新举措,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理论体系,解决了新时代作风建设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为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刻阐释了作风与民心的关系。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深刻阐释了作风与党性的关系。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风就不可能好。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作风问题,往往就是对党的公信力、党的形象带来致命破坏的问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党内要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纯洁化。

  深刻阐释了作风与权力的关系。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深刻阐释了作风与信念的关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加强廉洁自律,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深刻阐释了作风与家风的关系。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深刻阐释了作风与制度的关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要聚焦改作风转作风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拓展制度建设的内容。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执行党的纪律不能有任何含糊,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历史昭示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过硬的作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仍将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结合新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以优良作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踔厉奋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