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如器,如果不被正确的思想所充盈,错误、粗鄙的思想便容易乘虚而入。因此,党员干部要经常地对照好党员的标准,强化职责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为民意识,淡化地位意识、权力意识、当官意识、利益意识。
强化“职责意识”,淡化“地位意识”。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勤务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本分,不可以官自居,处处树“官威”、摆“官架”,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利益,超出了从政的底线要求。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挚感情,不仅“在其位、谋其政”,更要“动其行、成其事”,自觉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沉到“底层”察民情、听民意、谋民利,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强化“服务意识”,淡化“权力意识”。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公心,去私心、断杂念,给自己的欲望装上“除尘器”和“节制阀”,运用权力时多看群众的“脸色”行事、看民众的态度决策,少些“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多想想如何给群众谋福利,少盘算怎么给自己谋“腐利”,保持共产党人对权力的淡然、淡泊、淡定。这样,才能把握用权的正确方向。
强化“公仆意识”,淡化“当官意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不论什么职务,本质上都是人民公仆,同时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凡事想着群众,一心为了人民,自觉把责任扛在肩、把名利抛脑后,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敢于跳进矛盾漩涡中去解决问题,敢于冒风险涉险滩、敢于攻坚克难,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少问题解决多少问题,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破解改革中量多面广的具体难题,这样才对得起党员身份。
强化“为民意识”,淡化“利益意识”。“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这是党员干部对待名利的正确态度,也是正确的名利观。一事当前,要“先想到群众,多想到群众”,而不是先想到“自己是否有奔头”“个人是否有甜头”,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敲慎独之钟,时常打扫自己精神和思想上的“尘埃”,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体会工作的快乐和淡泊的坦然,少些为己心态,多些为民谋利益的追求,真正做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甘愿做一个“当官一场手空空”的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