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多次瞻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铭记光辉历史、发扬红色传统,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强化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确保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树立红色理想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引领人生方向,催生前进动力。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红色种子。
全国各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蕴含着宝贵的红色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我们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汇聚成了代代传承的红色血脉。红色资源中有很多灵活生动、可见可感的元素,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情感需求,能够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期待与渴求,可以有效传递教育信息,传导价值理念,达到教育效果。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青少年认真学习感悟党的历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润物无声中坚定对红色理想的信仰,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学习经典,在真学真信中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把红色理想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追忆英雄,从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不朽诗章中深切感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铮铮誓言,深刻领悟我们党取名“共产党”,就是认定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远大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感悟成就,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弘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过程中创造、发展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生动写实和记录,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朽的革命史、探索史、奋斗史、英雄史,具有超越时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就要善于发掘红色资源中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善于塑造红色氛围、传播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具象化,通过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聚焦教育主题,复原历史片段,将红色资源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起来,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将红色文化故事化,围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重要人物、突出成就等,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同时以现代化的手段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教育人、引领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充分挖掘区域性红色资源,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红色教育资源,将红色基地、红色场馆、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等搬进学校、请进校园、融入课堂,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青少年全方位浸润其中,不断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