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党的各项纪律全面严起来。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党中央率先垂范,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经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纪律松弛、作风飘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党要在中国长期执政,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特别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背后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
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持久战,既要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又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和规矩。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必须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严明党的纪律,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党的总章程,也是党的纪律、规矩的总源头,加强纪律建设必须回到源头,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自由主义。坚持“五个必须”,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坚决防止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危害党的团结、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制定纪律是要执行的,必须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严起来。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坚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133-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