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共建“一带一路”为何要弘扬丝路精神?丝路精神的时代内涵是怎样的?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带您了解。
共建“一带一路”与弘扬丝路精神
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犹如川流不息的“大动脉”,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10年来,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
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丝路精神,唤起人们对过往时代的美好记忆,激发各国实现互联互通的热情。共建“一带一路”既是向历史致敬,更是向未来拓路,从古丝绸之路和丝路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沿着历史的方向继续前进。
丝路精神的时代内涵
共建“一带一路”继承丝路精神这一宝贵遗产,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赋予丝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和平合作
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正是因为坚持和平合作,我们笃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努力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
●开放包容
丝路精神的显著特征:正是因为坚持开放包容,我们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推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融通。
●互学互鉴
丝路精神的重要内核:正是因为坚持互学互鉴,我们倡导“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互利共赢
丝路精神的根本目标:正是因为坚持互利共赢,我们秉持“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启动了大批务实合作、造福民众的项目,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前景。
新征程上继续弘扬丝路精神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丝路精神。
新时期的丝路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讲究和睦、追求和谐的民族品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将继续张扬丝路精神,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携手世界,共同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果属于世界。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将继续张扬丝路精神,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携手世界,共同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