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村位于揭东区玉湖镇北端,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其中水田2200亩,旱地1300亩,林地面积10050亩。人口10095人,2308户,其中外出人口5800人。有汾水、九斗两个经联社,下辖五个单元(片区)九斗村为第五单元,有67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79人。有侨乡之称的汾水村旅外华裔华侨有3500多人。村前有榕江北河汾水溪支流绕村前而过,全长约4公里。有206国道贯穿于村中,村后有广梅汕铁路、深梅高速铁路贯穿而过,交通非常便利。村中村道、乡道90%已硬底化。道路宽畅平坦,井井有条,交通外出十分方便。近年来,汾水村大力打造人居环境,路面卫生整洁,雨污分流覆盖率达80%以上、“三清三拆三整治”成绩显著,并且大力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全村现有活动健身场所6个,公共厕所11个,均匀分布于各中心活动场所中。使汾水村民居于更加安全、卫生、舒适的宜居环境。
汾水村有着闻名的革命历史:1927年9月28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在汾水村与盘踞在竹篙岭、老鼠案、瞭望岽、四岭排山的国民党部队展开激战,最终将国民党盘踞在竹篙岭、老鼠案、瞭望岽、四岭排山的国民党陈济堂残余部队压缩于汾水村内。29日下午,在汾水村内展开激烈的巷战,最后将据守在汾水村内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全部赶出汾水村,起义军于29日傍晚占领了汾水村的太高岭新兴围、石槽桥、野浮树等扼要阵地。起义军为保存实力,避免与国民党部队正面交战,于30日凌晨1点多钟撤出阵地,向海陆丰方向撤退,这就是历史上举世闻名的“汾水战役”。
为纪念“汾水战役”牺牲的起义军将士。1997年,玉湖镇人民政府在竹篙岭山顶建立“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一座,由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碑名。汾水战役烈士陵园建成后,成为市县镇爱国教育基地。2002年被广东省列为重点烈士纪念保护单位,2009年被广东省列为国防教育基地,2014年被广东省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汾水村被广东省列为红色革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