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揭东区 >磐东街道 >浦东村 >村级组织运作 >党组织运作 >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教育 返回列表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增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发布时间:2023-01-06 16:05:14

   1、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需要。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力。提高党员素质,首要的是加强党员教育,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党员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能力偏弱的现象难于改善。二是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一些党员党性强,但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有些年轻党员有脱贫致富的本领,但由于对党的认识不够,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农村党员难于管理。随着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学习难以集中,组织生活难于开展,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出现弱化趋势。因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与日异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适应,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2、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需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过程。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不断妥善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不断获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

       3、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动员亿万农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理想的巨大力量。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最终要靠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扎实工作。向农民群众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员干部首先要正确理解,如果理解不深或理解有偏差,执行中就会走样,就有可能把农民群众引导到错误的方向去。因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

       4、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党在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要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农民群众奔小康致富的带头人,就必须使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就必须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5、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是稳定的,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有地方征地拆迁、山林纠纷、邻里矛盾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恶势力横行乡里,封建迷信活动泛滥,赌博风盛行。这些都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和农村党员干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