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党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才能确保党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究其根本,在于思想建设奠定理论基础,解决了全党“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动力方向,塑造了全党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增强了顽强斗争的革命动力,锻造了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在于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长期执政给党的建设所带来挑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新起点,党的思想建设从内容到形式和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重点,以思想解放为突破,党的思想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做好理论武装,搞好思想引领,真正释疑解惑,同时对各种错误倾向、错误思潮进行严肃的批评批判,防止噪音杂音扰乱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基础性地位。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是我们党深入把握党的建设基本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于在新时代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一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奇迹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