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边村位于埔田镇中心地带,东接汕梅高速路、毗邻庵后村,西连湖下村、南至车田河、与曲溪街道路篦村及埔田镇溪南山村接壤,北连莲花心村,曲埔路、万宝路从村中穿越而过,是镇政府驻地、政治文化中心。牌边村现有耕地面积2600亩,山地面积1400多亩,全村1847户,总人口8642人。设置1个经联社,6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259人,设党委一个,下分六个党支部。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党委委员7名,村委委员6名,交叉任职6名。
牌边村自2017年在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注重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力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党建主题公园、党史馆、文化长廊等,党建阵地不断夯实;结合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实施“春苗计划”,培养村“两委”后备力量,“三类人员”信息库现有65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多形式开展党员讲堂和农学讲堂,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设立党员先锋岗,带头开展党员自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给村内的党员家庭悬挂“共产党员户”及“优秀共产党员”标牌,激励党员亮出身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带头干、争先干、坚持干”,在村内形成了以人带户,以户联动组,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埔田镇是“中国竹笋之乡”的主产区,又是揭东区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牌边村两委班子成员抓住机遇,为牌边村确立了大力发展竹笋特色产业的方向,依靠区、镇资源,积极调整优化竹笋产业结构,实行“1+4+1”(即:竹笋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基地+竹笋协会)的产业新模式,以揭东区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村委会积极牵线竹笋企业通过建立自属的农产品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协议,采取订单、合同种养等形式,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的进程,有效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问题,推动竹笋产业逐步由传统粗放型种植走上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全村竹笋种植面积1600亩,年均亩产8千斤,2019年产值约1054万元,带动1600多人就业,带动396户农户增收。此外,牌边村还借助“埔田竹笋”国家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带动全村餐饮业、农家乐、乡村游的发展,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步增长。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一脉相承。牌边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主体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近年来,牌边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上下紧抓新农村建设契机,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夯实特色乡村硬软件。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超5500万元,推动文化广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集贸市场、标准化卫生站等公共服务场所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完成村道巷道硬底化,方便村民出行;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村内残垣断壁和积存垃圾,村庄变得干净整洁;实施农村雨污分流工程,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乱排问题;推进“厕所革命”,拆除所有旱厕,建设公共厕所9个,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购置运转车4辆,垃圾清扫车及洒水车各1辆和垃圾桶2000多个,并建立19人组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维护队伍,每年投入80万元用于保洁、管水、治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2020年,牌边村又投入525万元建设村道桥梁、小绿地小公园小田园、竹海驿站、旅游观光停车场、步行悠闲绿道、“四好农村路”、“基耕路”等,同时,全面开展“三线整治”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着力打造新时代“幸福牌边”。2020年5月,牌边村作为揭阳市两个代表村之一,参加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比武竞赛获得“优秀村”称号。
近年来,牌边村“两委”干部着力搭建“村委牵头、社会协同、村民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平台,整合村内各个群体的力量,推动牌边村走上自治法治德治之路。2013年以来,牌边村不断深化“一室两会”建设(代表工作室、公益理事会、民主监事会)及乡贤咨询委员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激发乡贤和村民建言献策,参与乡村共治大局。修订新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尚,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写进村规民约,带动村民落实“门前三包”,建立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推动“阳光村务”创建,通过LED屏、微信小程序等对党务村务12大项88小项公开事项进行发布、公示,实时动态更新,提供网上查询,方便村民知悉监督。大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驻牌边村律师团队每周一次到村开展活动,开设法律讲座,接受群众咨询,协助调解纠纷,使群众不出村就可享受法律服务。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致富能手、道德模范等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狠抓“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及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村没有一宗涉黑涉恶事件发生,全村贫困对象2020年全面脱贫。多年来,牌边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村”“省级乡村振兴优秀村”“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村”“省文明村”“省卫生村”“市文明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