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请主动接受“党内监督”
发布时间:2022-09-02 10:11: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监督,特别强调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明确指出,在党和国家各项监督制度中,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作为党员干部,理应带头主动接受“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深刻认识到,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要不断增强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98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牢牢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的基本规律,找准各个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要想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党内监督等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的组织设置、机构设置充分体现了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我国监督体系庞大而健全,色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只要我们还工作生活在组织这个大家庭中,就像小汽车经过红绿灯路口一样,自然而然会受到那全方位的交通监控网络的监督,任何想要逃避监督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更是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
党内监督,是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怀与厚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党内监督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敦促党员、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全党同志要习惯于在同志间相互提醒和督促中修正错误、共同进步。”很多同志对党内监督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监督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其实党内监督除了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外,更多地还是在保护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也应像驾驶员相信红绿灯路口的全方位监控系统那样,充分相信党内监督。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内监督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及时发现问题,当发现有不良倾向和苗头时,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给与必要的提醒告诫,帮助党员干部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就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同时,要充分区分一般错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当然,即便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干得很好,没出什么大问题,各级党组织也要适时组织开展好廉政、警示和批评教育,筑牢广大党员干部不想、不愿和不能腐的思想防线。其实,党内监督大多数情况都是在修枝扶正、铲除杂草的过程,让树苗在良好的环境下,顺利成长成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内监督是组织对党员干部最大的关怀与厚爱。
党内监督,是党员干部成就伟业的不二法宝。
毛泽东同志曾说:“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极其惨痛的教训。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内监督一旦缺位缺失,必然导致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伟大事业也就无从谈起。“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各级党组织实施党内监督要敢于较真碰硬,见物见人见细节,从细枝末节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态的空气“清新剂”,广大党员干部也要习惯在相互提醒、互相督促中成长进步、干事创业。作为党员干部,理应主动接受党内监督及其他各方面的监督,时刻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始终做到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养成主动接受“党内监督”的好习惯,在接受“党内监督”中更好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立足本职岗位干事创业,奋力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新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