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期率,指的是古今中外无数个政权反复表现出来的由兴到衰、由存到亡的历史生命周期现象的总结概括,其本质是一种政治兴亡周期现象。无论是刘备三顾茅庐的“隆中对”,还是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亦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自我革命”,其核心的思想均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
“隆中对”梗概与历史意义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往访隐居隆中的诸葛亮,询以治世大计。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主张取荆、益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孙刘,内修政理,以俟天下之变。史称“隆中对”。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成功预测了天下三分,促成了三国鼎立,并造就了一个当时实力极弱的刘备最终实现了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的建国神话,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战略决策经典。诸葛亮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形势,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刘备制定了一套统一天下的政策和策略,表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促使孙刘联盟,联合抵抗曹操,阻止刘备当时的扩张步伐,建立蜀汉政权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隆中对”治国方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权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历史周期率问题。
“窑洞对”内容与当代启示
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欢迎。黄炎培在所著的《延安归来》的第二篇“延安五日记”中写道:“有一回,毛泽东问我感想怎样?我答……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窑洞对”。
“窑洞对”启示人民民主与民主监督。1945年发生的“窑洞对”系统总结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现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自信地提出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办法。民主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是一种提醒、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宣示: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批评和监督政府。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告诫全党要注意糖衣炮弹的攻击,夺取全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提醒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窑洞对”蕴含“创业难,守业更难”“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开国者都是战功显赫励精图治,在战争中胜出一统天下,而一旦掌权后,往往惰性发作、不思进取、国君昏庸、腐败透顶、战力锐减,走向王朝衰败和灭亡,历史展现出惊人相似的循环往复。1949年3月22日晚,是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最后一夜,也是他难以入睡的一夜。第二天周恩来前来看望毛泽东并问休息好没有,毛泽东笑道:“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周恩来所指的退回来,暗喻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由于腐败,不得不退出北京,李自成南征北战打了18年,进了北京却只坐了18天。
“窑洞对”阐明解决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关键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执政党最大的威胁在于滥用权力,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腐败脱离群众,丧失人心,人亡政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禁以权谋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践行毛泽东“窑洞对”中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设想,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落实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时代之钥: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一)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
世界上任何政党从本质上讲都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无私性。马克思指出,革命领导阶级之所以要革命,是因为“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恩格斯说,他和马克思“一生中对冒牌社会主义者所作的斗争比对其他任何人所作的斗争都多”。“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些关于自我革命思想的深刻论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源起。
(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强调指出:“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朝气、生气勃勃的政党都是绝对必要的。”毛泽东同志讲:“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丢了这个武器,如同战士丢枪一样,就会在工作中和思想上打败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自我批评是指政党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基本方法,是自我革命的重要方面。勇于自我革命使我们党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自我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自我革命以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在思想上勇于修正错误: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纠正“左”倾盲动错误和“左”倾冒险错误,延安时期彻底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等。在实践上勇于自我革命:1927年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还有延安整风运动、践行“两个务必”、全面拨乱反正、破除“两个凡是”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四)自我革命是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刀刃向内、自剜腐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体现了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展现了坚定的自我革命意志。从中央八项规定、巡视利剑管住权力,到反腐全覆盖零容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自觉修正错误,慎始如终管党治党,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党具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命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从“隆中对”“窑洞对”到自我革命,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从外因到内因、从改造客观世界到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是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只要我们党驰而不息自我革命凤凰涅槃,就一定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李德富: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