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法乱纪;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坚持廉洁奉公,不准以权谋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借用中国古典提出来的。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对领导工作来说,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和办事。实事求是,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书本和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而不能搞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愿望、热情或经验出发;就是实实在在,是什么就是什么,而不能弄虚作假,隐瞒浮夸。
“法者,治之端也”。依法办事,既是落实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做好日常工作的核心环节。依法办事,是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权力的需要,农村基层干部只有在学法、用法、讲法上多下功夫,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严防权力越位、缺位、错位,才能够让人民满意、让组织放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共产党人必须在理论上认清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必须认清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这种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享乐主义,这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党历来坚持疏通引导,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正确方针。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设身处地、平等待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力戒简单粗暴、强迫命令。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党员的表率作用,努力在农村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廉洁奉公,就是要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这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也是一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应当始终保持的本色。廉洁自律就是要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自觉、主动约束自己。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身处群众之中,与群众联系最广泛,接触最直接,也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基层党员干部能不能牢记党的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党的温暖及时传递给群众,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要密切联系群众,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和杜绝“四风”问题反复和回潮,切实改进作风,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和忠诚干净担当。